400-655-1888 搜索

问答

相关栏目:企业新闻 | 专题报道 | 黎明周报

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效应(二)

  • 字号 + -
返回列表

  在机制砂主要性能参数中,颗粒级配作为机制砂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,其对混凝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,然而从目前的生产现状来看,常存在级配不良或超出级配范围的情况,有关机制砂级配如何合理控制是工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。

试验结果分析

机制砂基本物理性质分析

  根据表2可得各类型机制砂细度模数与表观密度及空隙率的关系,如图2、3所示。

表格

  由图2、3可以发现,由类型1到类型6,虽然其细度模数逐渐增大,但其表观密度、堆积空隙率、紧密空隙率均表现出“先降-后增-再降”的变化趋势,说明细度模数与这三个指标之间并没有直接相关关系,细度模数仅是表征砂的粗细程度的宏观指标,无法反映颗粒级配的真实情况,不能作为判断砂品质好坏的衡量指标。

  另外,由于类型1~6,其级配组成具有不同的特征,致使各类型砂的表观密度、自然堆积空隙率、紧密堆积空隙率不相同。其中,由类型1到类型2,1.18mm以上颗粒增多,即I组分(以下简称I组分)含量增多,1.18mm以下颗粒略有减少,即II组分(以下简称II组分)含量略有减少,其表观密度、堆积空隙率均减小;由类型2到类型4,I组分含量减少,II组分含量也减少,其表观密度、堆积空隙率均增大;由类型4到类型6,I组分含量增多,II组分含量减少,其表观密度、堆积空隙率均减小。同时,对于类型1和类型4,砂的颗粒主要由II组分构成,I组分严重缺失,组成较单一,其表观密度、堆积空隙率均较大。以上分析表明,颗粒级配是表观密度、堆积空隙率大小的决定因素,且1.18~4.75mm颗粒(即I组分)主要影响砂的堆积空隙率,0.15~1.18mm颗粒(即II组分)主要影响砂的表观密度。要获得较小的堆积空隙率,必须增大I组分的含量,适当增加II组分含量,使I组分颗粒之间的间隙被II组分填充;要获得较大的表观密度,必须增大II组分的含量,减少I组分的含量,使砂的颗粒级配偏细;要同时获得较大的表观密度、较小的堆积空隙率,则必须同时增大I、II组分的含量,即砂的颗粒级配具有骨架密实特征,如类型2。因此,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,必须根据使用要求及原材料的破碎情况,及时调整筛孔尺寸,才能获得品质优良的机制砂。

  黎明重工VU骨料优化系统攻克行业内制砂常见的粗颗粒多、细颗粒少、级配不合理、石粉含量高、表面粗糙、多棱角等难题。

  系统以“高品质、高效率、高环保、高集约化”的设计理念为核心,采用高度集约的塔楼式全封闭布置,集破碎整形、高效制砂、级配调整、石粉控制、含水率控制、环保处理于一体,实现了机制砂粒型、级配、含粉量等各项指标的全面提升,客户只需将原料送入、成品运出即可。

物料

  制砂模块采用VU专用VSI6X-Z整形冲击破,其高效的破磨作用和系统内可控可调的筛选设计,使成品砂级配连续、可调控,0.15-0.6mm细砂占比大幅提升,2.36-4.75mm粗砂占比下降。一举改变传统机制砂“两头大,中间小”的缺陷,成品砂的流动性显著提升,使VU成品砂级配符合中国标准二区中砂、美国标准ASTM C33、印度标准IS383二区等行业标准的限制。

免费定制解决方案 免费定制解决方案

  如果您对破碎、制砂、磨粉设备有需求,欢迎您在线或电话垂询,接听电话(13526701401、18638776757),黎明重工将按照您的产量、加工物料、出料粒度为您定制更适合您具体情况的生产线配置。

推荐产品